给10部最好的抗战片排名:《南京照相馆》第3,《血战台儿庄》第2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多部抗日题材大片都赶在纪念日前后上映。

申奥执导的《南京照相馆》打响头炮。



上映后口碑票房皆有不俗表现,豆瓣拿到8.7的高分,如今票房已经超过26亿。



紧接着《东极岛》登场。

影片改编自里斯本丸号沉没的真实历史,但因为故事人物上的加工,上映后还是引发不小争议,如今票房也有3.45亿。



接下来赵林山执导的《731》,也将在9月上映。

目前影片在猫眼上的想看人数,已经超过417万,如果质量稳定,又会掀起一轮观影热潮。



其实自从建国以来,咱也拍出过不少高口碑的抗战题材电影

有的影片虽然诞生已数十年,却丝毫没有褪色,依旧能带给当下观众不一样的情感冲击。

今天皮哥就以豆瓣评分为依据,选出10部最经典的抗战片,看看其中哪一部也曾经让你为之震撼。

第10名:《八佰》

2020年丨豆瓣7.5分

管虎导演的《八佰》是2020年暑期档的王炸片。

以5.5亿成本,拿下31.11亿票房,豆瓣87万人打出7.5分。

影片取材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讲述号称“八百壮士”的国军第3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以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为据点,阻击日军进攻的故事。



为了认真还原历史原貌,影片主创在宁波白沙找到一处拆迁地作为拍摄地点,搭建起一块占地200亩、拥有68栋建筑的实景拍摄基地,并且深挖一条200米长的“人工”苏州河。

启用400多名演员,历时230天才拍摄完成。



作为同样是讲述国军抗日的战争片,《八佰》在当时曾引起巨大的争议和讨论。

影片镜头也经过反复修改,一些片段被迫删减,直到2020年8月21日才得以上映,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9名:《东极岛》

2025年丨票房3.5亿

《东极岛》绝对是这个夏天话题性最足的影片。

去年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讲述舟山渔民在东极岛海域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历史,曾在网上引起很大的关注。



虽然票房只有4745万,在豆瓣上却拿到9.2的高分。

影片《东极岛》根据这个真实的历史背景,虚构出“海盗兄弟”营救战俘的故事线,又加入女性觉醒的深刻主题,使这个故事显得更加丰满。

但由于加入的要素过多,也引起部分观众的批评,直接导致票房增速达不到预期。



电影实际上投资高达5.7亿(8000万美金),管虎、费振翔师徒重金打造海上救援和与日军缠斗的宏大场景,制作水平和完成度都相当高。



因此如果单从影片质感来说,《东极岛》的确是一部良心制作,其特效大场面的打造都达到了好莱坞大片的一流水准。

第8名:《南京!南京!》

2009年丨豆瓣7.6分

陆川导演去年的科幻片《749局》曾经引起巨大反响。

但因其质量问题,在拿到3.75亿票房的同时,亦引发观众的口诛笔伐,最终豆瓣评分仅3.2分。



2009年陆川导演也曾拍出一部颇具争议性的抗战电影《南京!南京!》。

相比于《南京照相馆》镜头的克制,《南京!南京!》在日军暴行呈现上,则写实到近乎纪录片。



遗憾的是,影片在上映至今的16年里,争议声仍然此起彼伏。

为了追求艺术表达,陆川将故事切入点放在一个日本兵的身上,以日军的视角来审视并反思这场战争的残酷性。



以侵略者的视角,讲述被侵略者的故事,这种骚操作的创造性,放到现在都极为冒险。

不过当时的网络不如现在发达,虽然网上争议的声音不断,影片仍然收获大多数观众的好评,并拿下1.68亿票房。



第7名:《铁血昆仑关》

1994年丨豆瓣7.7分

本片是根据小说《魂归昆仑关》改编的,继《血战台儿庄》之后,《铁血昆仑关》作为《血战台儿庄》的姐妹篇来拍摄,由杨光远执导,耗资高达3000万元。



影片故事发生于1939年秋,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2月4日日军第5师团侵占昆仑关,桂南会战因此打响。



国军第5军作为一支机械化部队,投入近15.5万兵力,与日军第5师团约4.5万兵力相持18天,终以损失14000余人的代价,重创日军第5师团,基本歼灭其第21旅团,并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



片中高度还原这场战役的惨烈,且因出现日军军官在城楼上切腹的镜头,一度引起巨大反响。

但由于90年代两岸关系紧张,一度被封禁长达15年之久,直到2005年,在原广西区主席韦纯束的努力下才得以解禁。



第6名:《小兵张嘎》

1963年丨豆瓣7.9分

上世纪60年代的战争片,由于受到条件限制,无法拍出现代战争片的那种质感。

但创作者凭借一股热情,从深耕剧本出发,依然能拍出许多精品。



如1963年崔嵬、欧阳红樱导演的《小兵张嘎》,既是抗日题材片,又是一部儿童片。

其内容诙谐幽默又充满童趣,符合青少年对于抗战历史的想象,虽然年代久远,即使放在现在看,依然趣味性十足。



影片改编自徐光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河北白洋淀的少年英雄为蓝本,生动刻画了八路军小战士张嘎子这个人物。

张嘎子的身上带着抗日英雄和顽皮小孩的双重属性,既有顽劣的一面;也带着嫉恶如仇、深明大义的朴素情感。



同时,电影对于抗日战争的认真还原,也符合那个时代电影的严谨性。

因此《小兵张嘎》才能成为传世经典,作为60年代抗日电影的代表性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每一代人。



第5名:《大捷》

1995年丨豆瓣8.5分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捷》,片名虽然简单,故事却不简单。

影片由吴天戈执导,改编自周梅森所著的同名历史小说,讲述在一个叫卸甲甸的小城里,一支由农民组成的杂牌军,在马鞍山防线上的下岗子村前沿阵地,对抗日军2万精锐的故事。





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认真还原二战时期日军的常规打法。

就是先以步兵小分队冲锋陷阵,摸清对手方位,再用大炮轰炸。如此累次三番步兵冲锋+炮火轰炸反复折腾,直到拿下阵地为止。



留意美国人拍的《血战钢锯岭》,当年美军在冲绳岛上也是沿用这种打法。

虽然如此作战消耗巨大,却能有效起到精准打击的作用。

而与日军相比,当年的国军从总体策略到武器装备、士兵素质、后勤补给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大捷》正是通过认真还原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14年抗战的艰辛和不易。

对比现在荧幕上满屏的“手撕鬼子”,这种还原真实的抗战大片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第4名:《三毛从军记》

1992年丨豆瓣8.6分

《三毛从军记》是漫画家张乐平于1946年在《申报》上连载的长篇连环画,1992年张建亚导演决定将其搬上大银幕。

继1949年的《三毛流浪记》之后,这是新中国首部彩色的“三毛”题材电影,因此引起广泛关注。



影片由魏宗万、贾林、孙飞虎等主演,讲述抗战时期的三毛为了打击日寇,给自己起名“丘武穆”,并积极参军,跟随部队走进抗战前线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背景其实是淞沪战役,用黑白纪录片和卡通段落拼接的方式,把抗战历史和搞笑故事融合到了一起。



《三毛从军记》于1992年10月上映,在那个内地电影全面萎缩的年代,依然得到内地观众的肯定,豆瓣评分高达8.6分。

时至今日,随着观众观影水平的提升,再看这部影片,已经不再将它简单定义为一部儿童电影。



片中对战争戏谑的前卫表现手法,尺度之大、台词的讲究、细节隐喻之多,都让人深深着迷。





第3名:《南京照相馆》

2025年丨豆瓣8.7分

80后导演申奥市场嗅觉特别灵敏,两年前的《孤注一掷》就曾创造38.49亿的票房佳绩。

今年的《南京照相馆》上映前其实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做宣传,但上映后口碑极佳,从而引发观影狂潮,媒体预测票房有望超过30亿。



影片的故事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留下的真实罪证影像。





讲述南京吉祥照相馆中一群老百姓为了保存能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与日军斗智斗勇,并付出宝贵生命的故事。



电影也从侧面反映出战争对于中国平民带来的巨大伤害,片中还原历史瞬间的大量镜头,都能从那些保存至今的历史照片中找到对应。

因此影片上映后引起内地观众的强烈共鸣,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片。

第2名:《血战台儿庄》

1986年丨豆瓣8.8分

这是咱新中国首部以国军抗战为题材的内地抗战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片由杨光远和翟俊杰导演两位导演执导,改编自国民党爱国将领李宗仁当年指挥国军取得台儿庄大捷的历史事迹,于1986年上映。



这场战役国军投入兵力约29万,日军则投入约5万兵力。

最终国军以伤亡5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2万余人,并取得了徐州会战的胜利,一举粉碎了日军妄图打通津浦线的阴险图谋。



影片投入巨大,认真还原台儿庄战役历史原貌,并作为首部由内地电影公司拍摄的,以国军为正面形象塑造的抗战电影,对促进两岸关系起到极其重要的意义。



后来《血战台儿庄》经由台湾某社驻香港负责人谢忠侯先生带到台湾,让宋美龄、蒋经国等国民党领导人都观看了影片。

蒋经国因为片中传达的态度,认为大陆对国民党政府的态度已经有所改观,因此决定作出积极回应。



其后台湾当局就同意开放与大陆的交通往来,让那些在内战时期随国民党去到台湾的国军部队老兵得以回大陆探亲。

海峡两岸的互动往来,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第1名:《赛德克巴莱》

2012年丨豆瓣8.8分

其实拍抗战大片并不需要巨大的投入,“花小钱”也能“办大事”。

比如2011年台湾60后导演魏德圣编导的抗战大片《赛德克·巴莱》,实际投资7亿新台币(2300万美元),在当时也是“巨资”,但与8000万美金的《东极岛》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即使只有7亿新台币,魏德圣当时也是筹措了很久才攒够了这笔钱。

为了把台湾历史上最残酷血腥的“雾社事件”搬上银幕,魏德圣把全部身家都投了进去。

然而拍摄过程仍一度陷入资金短缺的窘境,幸有周杰伦慷慨解囊,豪借4000万台币帮忙,才让剧组渡过难关。



在1930年,台湾日月潭的赛德克族人因与日本侵略者长久积累下来的仇恨而引发“雾社事件”报复行动,终于引发军事冲突。

为了认真还原这段表现台湾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魏德圣将影片拆分成《太阳旗》和《彩虹桥》上下部,合共片长长达276分钟。



有别于许多二战题材电影容易陷入战胜国一方的战争史观,《赛德克·巴莱》试图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

片中不仅表现赛德克族人的原始状态和野蛮习俗,也将视角放在野蛮与文明两种社会形态的碰撞与冲突之上,同时反思台湾人中存在的恋日情结。



由于台湾电影不会受到来自外界的限制,能够更深刻表达反战主题,《赛德克·巴莱》呈现的质感也相当优秀,豆瓣评分高达8.8分。

因此皮哥会将《赛德克·巴莱》放在抗日影片10佳的第一位,作为台湾人拍的抗战片,实在难能可贵。



以上就是皮哥心目中最好的10部抗战电影,为了照顾年轻网友,选择的电影大多都是年代比较接近现在的作品。

其实像《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这些影片,以及富大龙主演的《紫日》,也曾经影响了无数人,虽没上榜,也同样非常优秀。



不知道上面列举的这些,是否有网友们喜欢的作品?而网友们喜爱的抗战作品又有哪些?欢迎大家积极留言,畅所欲言!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5 www.kuakeys.com  E-Mail:123456@test.cn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