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看到如此接地气的年代剧了。”《生万物》播出后,不少人这样感慨。
这部改编自赵德发获奖小说《缱绻与决绝》的电视剧,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串联起宁、封、费三大家族的兴衰。
剧组为了搭建场景花了八个月时间,镜头中的每一块红砖、每一扇窗户的皱纹纸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
然而,谁都没料到,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却因为一位演员的表演问题,引发了巨大争议。
《生万物》有着一副强牌,除了杨幂、欧豪等领衔主演外,还有倪大红、秦海璐、邢菲、林永健等实力派演员加持。
杨幂这一次确实付出了不少努力,她为角色素颜出镜,还为角色增重五公斤,下地挑粪、耕田务农全都亲身上阵。
她饰演的宁绣绣是天牛庙村首富千金,在出嫁当天遭遇土匪绑架,父亲为了地契不愿卖地赎女,还将妹妹宁苏苏嫁给了她的青梅竹马。
欧豪饰演的封大脚出生于佃户家庭,为人朴实憨厚,充满正义感,他演出了封大脚的憨厚,展现出一种默默守护、不求回报的爱。
林永健饰演的封二,是封大脚的亲爹,是一个喜欢搞点小算计、占点便宜,有点市侩的农民,也是剧中的搞笑担当。
他小小的眼睛,大大的算计,把抠门二字刻在骨子里,嘴上得理不饶人,实际人不坏,让观众看到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朴实。
而秦海璐演绎费家当家主母“费左氏”,气场强大,她凭借自己的智慧,独自撑起费氏家族,在得知新娘子被调包后,没有当场发作,而是不动声色地要求继续完成婚礼流程。
邢菲饰演的宁苏苏,宁绣绣的妹妹,代替姐姐嫁给费文典,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她将宁苏苏的天真、善良以及傻里傻气演绎得灵动自然,为整体沉重的氛围,带来一丝轻松与温暖。
然而在这场演技盛宴中,一位本应最不需要担心的演员却成了最大败笔,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饰演“宁学祥”的倪大红。
一位精明贪婪的地主形象,愣是被演绎成窝窝囊囊的“渣爹”,标志性瞪眼、眼角抽搐、摩挲地契的小动作,与苏大强如出一辙,仿佛下一秒就要脱口而出:“我不吃我不喝,我只要钱。”
在女儿被绑架的戏中,他扯着嗓子喊“绣绣”,那种卡住喉咙的声音令人难以忍受。
拍摄绣绣娘去世时的哭戏,倪大红拍着炕边发出一声声“啊啊啊”的吼叫,表情木讷、毫无感染力。
倪大红的表演几乎每次都是一样,眼神半睁不睁,脸始终板着,台词也没有任何变化,完全失去了角色的层次感。
和“费左氏”的对手戏中,秦海璐迈着沉稳步伐,塑造出家族女强人的气场,而倪大红猥琐怯懦,一下子败下阵来,失去了地主阶级的权势压迫感。
倪大红,曾是“演技天花板”,不断被称赞:“眼袋里全是戏。”《高山下的花环》中,那个双目含泪的士兵,《我爱我家》中的“胡阿大”,还有《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电影《活着》中的“龙二”,无一不是经得起推敲,反复品味的角色,演啥像啥。
但从《三国》时期,就有些苗头,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演绎成喜形于色的莽夫,与魏宗万版本一对比,差距显而易见,一惊一乍,上蹿下跳,神神叨叨的表演风格让人不适。
到了《狂飙》中,可谓装都不在了,全程“扑克脸”,以不变应万变,可以面无表情,但不可以没有气场,这与“泰叔”的地位不符,从前期扶持“高启强”,到后期被对方拿捏,没看到情绪的层次递进,缺少感染力。
在《生万物》中,他饰演的宁学祥,是封建父权与守财奴的结合体,本该精明中带阴鸷、自私中藏悲凉。
但他仿佛仍在沿用“苏大强”式的表演方式:目光呆滞、眼袋抢戏,刻意压低声线显得沙哑,几乎复刻了《都挺好》中的市井气质。
而与倪大红的模式化表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剧中的配角们却发挥出色,高玉庆饰演的费大肚子,虽然是个小角色,却演活了一个被贫穷和懒惰长期榨干,所有心思都围着“吃”打转的底层小人物。
有一场戏是宁绣绣逃回来,他一眼就看到郭贵耀手里拿着煎饼,眼神直勾勾地盯着煎饼,两只小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旁边乡亲们议论什么他都听不见,然后借着喷口水的机会就往人家煎饼上喷。
还有迟蓬饰演的封二老伴简直生动到极致,那种站在灶台前拉风箱的神态、手上的老茧和眼角的皱纹,完全呈现出了农村妇女的真实模样。
最令人震惊的是蓝盈莹为塑造“银子”角色,甚至将自己晒成了黑炭。
而倪大红从“演啥像啥”到“演啥毁啥”的经历,更像是一次“提醒”,真正的戏骨,从不是靠“一个角色吃一辈子”,而是靠“每个角色都有新突破”。
观众的要求很简单:他们想要看到的是真诚的表演,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流量套餐,《生万物》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但倪大红的表演确实成为了观众吐槽的焦点。
观众的愤怒正通过他们的投票倒逼行业进步,制作公司开始调整选角标准,“实力优先”将取代“流量优先”,资本会退潮,流量会过时,但好演技,永远会被观众记住。